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
共膳共耕 淡水蔡家村老人樂活


2011-02-20 中國時報 【唐嘉邦/新北市報導】

 我們這一家▲新北市淡水蔡家村推行共膳共耕、自給自足的生活互助,老人們每天都聚在一起吃飯,遇到重要日子還能加菜享用美食。(唐嘉邦攝)

 淡水區義山里下圭柔山的蔡家村,和一般鄉間小村莊村沒有兩樣,面臨人口老化與人口外流的問題。近年來,在當地祈福保生宮總幹事蔡瀛推動的社區營造計畫下,蔡家村三十餘名阿公阿嬤,每天一同耕作、吃飯、學習。原本暮氣沉沉的蔡家村,透過共膳共耕,形成新的生活圈,宛如老人天堂。

 無論寒冬或酷暑,每天上午,八十八歲的吳李滿阿嬤,就準時和左鄰右舍的阿公阿嬤一起到田裡,為大夥共同耕種的南瓜、高麗菜、蘿蔔澆水鋤草。這片占地一甲的農地,是由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無償提供給蔡家村村民耕種的休耕地。

 農事完畢,再一起到保生宮前廣場用餐。蔡家村一日三餐都在此開伙,厝邊隔壁在這裡談笑風生、閒話家常。除此之外,這裡還開設有松年大學,有日語班、北管鑼鼓陣、巧編籃編織班、婦女學苑,讓村民活到老學到老。

 七年前,退休後的蔡瀛回到義山里老家,擔任村裡信仰中心︱祈福保生宮的總幹事。他發現原來自己的家鄉竟然如此蕭條沉寂,沒有活動中心、學校、幼稚園,只有兩座公墓、一處垃圾場以及一間精神病院。

 蔡瀛發現,義山里的年輕人大多已外流,留下來的老人們不是待在家裡看電視,就是坐在門口發呆打瞌睡,吃飯時,晚餐吃中餐剩菜、中餐又吃前晚剩菜,日復一日,生活單調又不健康。他想,該為這些老人家做些改變。

 九十三年開始,蔡瀛結合社區長者集資六十萬元,目標是回復到過去農業社會大家庭式的生活,從三餐共同吃飯開始做起。隔年,獲富邦銀行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秀雄贊助一五○萬元,仿造日本成立社區日照中心。當北富銀的支援結束後,因社會局評鑑蔡家村為甲等功能型社區關懷點,是以繼續承辦照顧老人工作迄今。大家平時除了共同吃飯外,還可在松年大學學習新知,並結合尚有能力下田的老人,或外地退休人員來此共同耕作,廚房的蔬菜幾乎是自給自足。

 蔡瀛說,蔡家村的老人們如今透過共膳,洗碗盛飯一切自己來,可培養自立精神,也可從吃飯中了解每個人的健康狀況,養成飲食衛生;透過共耕、共學則可以減緩老化、追求知能,活得健康、快樂。

 有人戲稱蔡家村是台灣的「人民公社」,蔡瀛笑說,只要能讓老人們過得開心、有尊嚴,生活在屬於他們的人間天堂,無論是叫什麼名稱都無所謂。

1 則留言:

wandering65 提到...

這公設的 idea不錯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