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
好詩共賞 及 "六尺巷" 的由來



"千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 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 "


  安徽省桐城市市區是座古城,一直有著“文都”的美譽,大概是因為中國清代著名散文流派“桐城派”在這裡發源的緣故吧,桐城市內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隨處可見。城內有許多小街巷,如“一人巷”、“錢尚書巷”、“雙井巷”、“講學園巷”、“小河邊巷”等等,但最為聞名遐邇的街巷是“六尺巷”.

  “六尺巷”是一條100多米長、2米寬的小巷,鋪著鵝卵石路面。據縣誌記載:清朝康熙皇帝時期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城做官,他老家桐城的親人起墻腳做屋時, 與鄰居吳姓人家因地皮發生爭執.

家人去信請他出面處理。這位大學士看後立即回信說: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”意思很明白,就是叫家人應當退讓。家人看了信以後,主動讓出三尺。鄰居吳氏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,三加三等於六,這就成了“六尺巷”,也就是相當於2米寬的小巷。從此“六尺巷”在張英的家鄉、現在的安徽桐城市傳為美談。

說到張英,就是中國人也不一定熟悉。要說到他的兒子張廷玉就不一樣了。張廷玉,康熙皇帝時期的進士,官至保和殿大學士、軍機大臣。 雍正時期,朝廷設軍機處,.....

全文請到 該網站續讀 (請點本文的標題)

1 則留言:

wandering65 提到...

謝謝你的history lesson, Tofu.